新闻动态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来源: 日期:2018-05-08作者: 浏览量:
4月24日晚,我校“应用型转型大学校长谈”系列讲座第二讲在“教工之家”多功能厅举行。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课程建设研究院秘书长张振笋教授以《应用型课程改革》为主题,进行了分享。我校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及各教学单位办公室负责人聆听了讲座。
张振笋教授从“背景、痛点、关系、融合、改革”五个方面展开,以“回归学生,重构学习”为主线,谈了他对应用型高校转型和应用型课程改革的理解。
高校转型要以学生为中心,转型不定型。张振笋教授提出,学生观就是办学观,高校转型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决定了大学存在的意义。学校首先是“学生”的学校,办学生的大学,这就要切实去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学生需要什么,要从学生出发,服务学生,研究学生。教育应当转向朴素,朴素方可追求教育的本真。高校转型风很大,在转型中,高校要坚守定力,要风中不疯,要回归常识,做回自己。他分析了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与落后的教育服务观念及方法之间的矛盾,总结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多个引人深思的“痛点”,分析了“产与教、校与地、校与企、集与合、传与创、大与小、内与外、上与下、快与慢”的多种关系,并明确提出转型不是定型,更不是自我设限,应是自下而上的课程改革推动的高校转型。
应用型课程改革要坚持产教融合,要有大舰战略。张教授谈到,课程改革是个系统工程。目前的课程改革多停留在技术层面、方法层面、方式层面上的更新,缺乏文化、观念上的反思。课改应从观念、结构、关系这三个方面改变。其中“关系”尤为重要,课改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解关系、融合关系的过程,理解好人与课、人与人、教与学、校与企的关系。课改,意味着学校重塑、课程重构、教学改变、空间再造,要朝向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基于互联网技术、思维、机制共同催生下的架构。跨界课程是课程变革的新取向,跨界课程需要跨界思维。
教育要给学生赋能,回归学生。张教授指出师生不满意是课程改革的原动力。课程改革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学校的产品不是学生,是课程服务。学校办得好不好,主要看它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课程支持。好学校有两个特点:一是人际关系热烈互动,二是丰富多元的课程支持。师生没有互动,教育没有发生,关系比技巧重要。教育是要给学生种种可能,课程改革最后一定是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上来的。
我校会计学院卫建国院长、医学与健康管理系罗焕敏主任、艺术设计与创意产业系冯原主任就讲座涉及的相关问题与张振笋教授进行了热烈探讨。
此次讲座拓展了我校教职员课程改革的视野,提供了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将对我校转型工作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人力资源部 文稿:郑丽妍 摄影:郑丽妍、宁燕青
上一条:我校人力资源部申报的课题获批广东省高校 人事管理研究会2018年研究课题重点项目
下一条:喻世友校长邀请我校中青年博士座谈